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或产品在紫外线波段下透过率的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及医疗等领域。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光谱分析技术,量化评估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特性,为产品优化、质量控制及环境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该仪器基于光谱分析原理,通过紫外光源(如氙灯、汞灯)发射特定波长范围的紫外线(通常覆盖200-450nm),照射待测样品后,利用光谱仪或探测器(如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测量透射光强度,并与入射光强度对比计算透过率。部分高d型号(如蓝菲光学UV-2000S)采用积分球设计,优化样品漫反射照明效果,减少积分时间,提升测量精度至±1nm波长精度,动态范围z大化。
1、外观与硬件检查
检查内容:确认仪器外壳无破损、裂缝或松动部件;检查光源(如氘灯、卤素灯)是否完好,无闪烁或异常噪音;检查样品舱门能否正常开合,密封条无老化;检查显示屏、按键或触摸屏是否灵敏。
意义: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测试中断或数据偏差。
2、光源预热与稳定性验证
操作步骤:
开启仪器电源,按照说明书要求预热光源(通常需10-30分钟)。
使用标准参考片(如聚四氟乙烯或石英玻璃)进行空白测试,观察基线稳定性(如波长漂移、光强波动)。
标准要求:基线噪声应小于仪器标称精度的1/3,否则需重新预热或检修。
3、波长校准
校准工具:使用已知透过率的标准滤光片(如UVA、UVB波段专用校准片)。
操作步骤:
将标准片放入样品舱,运行校准程序。
对比仪器读数与标准片标称值,误差应在±1%以内(高精度仪器需≤0.5%)。
注意事项:校准片需定期送检(通常每年一次),避免因老化导致校准失效。